“爸,妈,我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了!”2023年7月的岭南夏日里,退役复学学子小南举着证书,眼眶泛红。谁能想到正规在线配资公司,一年前那个躲在宿舍角落、反复翻着“妈妈住院缴费单”的迷茫青年,如今已成为学校“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的省级优秀实践队员,用行动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这场“逆袭”的背后,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构建的“扶困、扶志、扶智、扶心”四维资助育人体系,正让更多像小南一样的学子,在青春的至暗时刻被点亮,最终活成自己的光。
困境:退役学子的“至暗时刻”
“妈,要不我别读书了,回家打工吧......”那年9月,刚退役复学的小南拨通家里电话,声音里带着哽咽。这个从小听着“参军保家卫国”长大的男孩,曾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却在退伍返校后陷入双重困境:母亲长期患病需高额医药费,父亲作为电工收入有限,自己每月600元生活费捉襟见肘;更难熬的是,身份转换带来的迷茫——曾经“保家卫国”的荣耀感,被“学费怎么办”“生活费从哪来”的现实问题击得粉碎,他甚至动了“退学打工”的念头。
转机出现在报到当天。学校勤政楼一楼大厅一站式服务“学生资助”窗口前,小南驻足良久:“退役士兵学费减免”的政策介绍让他眼前一亮;资助管理中心老师的一对一咨询,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封闭的心门:“原来国家有这么多政策托底,学校更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困失学。”
▲岭南职院勤政楼一楼一站式服务大厅
破局: “四扶”模式点亮希望之光
小南的故事,正是岭南职院“四扶”育人体系的生动注脚。
01扶困:精准滴灌,织密保障网
学校构建起“国家+社会+学校”多元资助体系,从“奖、助、贷、补、减、免”六位一体到“励志班特殊群体信息库”动态管理,确保资助“精准到人”。辅导员通过家访摸准小南家境后,第一时间帮他申请了国家助学金,还为他争取到图书馆勤工助学岗——每月500元补贴,加上其他一些补助,小南的生活费稳定了;更重要的是,资助中心老师告诉他:“困难是暂时的,学校会和你一起扛。”
▲学校构建起“国家+社会+学校”多元资助体系
02扶志:朋辈赋能,重塑自信心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拖后腿的',直到遇到'励志班'的学姐。”小南口中的“励志班”,是学校为特殊困难学生打造的“心灵港湾”。这里有定期开展的主题班会、健康夜跑、免费观影活动,更有“一对一”朋辈帮扶。性格内向的小南,在学姐的鼓励下慢慢打开心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大家都在努力。”更让他惊喜的是,加入“励志班”一学期后,他不仅当上了秘书长,还带着200多名同学策划公益活动——曾经的“小透明”,成了团队的“主心骨”。
▲励志班主题班会
03扶智:能力突围,铺就成长路
“以前总觉得'学习没用',现在才明白,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底气。”小南的变化,源于学校“鹏程计划”技能培训课程和“大学生成长特训营”。从办公软件实操到沟通技巧提升,从职业规划讲座到朋辈导师“一对一”辅导,他不仅考取了计算机二级证书,还学会了如何高效学习。如今的他,每天雷打不动去图书馆:“我要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以后还要专升本。”
▲大学生成长特训营活动
04扶心:铸魂育人,厚植家国情
“资助不仅是给钱,更是给心。”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资助全程:“中国式现代化与岭南青年使命担当”主题讲座上,小南第一次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助学贷款下乡行”活动中,他主动报名当志愿者:“我是受助者,更要做传递者。”今年暑假,他带着团队走进粤北乡村,为村民讲解资助政策,用亲身经历告诉乡亲们:“读书能改变命运,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助学贷款和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
绽放:从“受助者”到“发光者”的蜕变
如今的的小南,是2022-2023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得主,是“迎新优秀志愿者”,更是广东省“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优秀实践队员。他的故事,只是岭南职院资助育人成果的缩影——学校"爱心助学、资助育人”专项基金“百万励志工程”自2003年实施以来,已资助2207名学子,累计金额超1900万元; 2023年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07人,落实勤工助学岗位198个,实现“应助尽助”;更多像小南一样的学子,在“鹏程计划”中提升技能,在“励志班”里收获友谊,在实践中厚植情怀,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深耕:长效育人机制赋能更多梦想
“资助育人的核心,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学校正从四方面深化长效机制:
1. 制度护航: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政策落实“不打折扣”;
2. 思政铸魂:通过研学、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3. 榜样引领:印制新生政策手册、设立线上线下宣传栏,让资助政策“入脑入心”;
4. 发展赋能:实施“发展型”资助计划。
从“输血”到“造血”,从“解困”到“铸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用“四扶”模式书写了一份有温度的资助育人答卷。正如小南在日记里写的:“曾经我以为,我的人生是灰色的;现在才明白,学校给我的不仅是学费减免,更是一束光——而我,要把这束光传给更多人。”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手册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社会资助和“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一位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入学前,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对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学生。
贷款额度:每生每年最高可申请20000元。
贷款期限:助学贷款最长贷款期限可为剩余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
申请流程:大学新生和在校生可在开学前向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申请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可直接在网上申请续贷。
二、入学时,可申请“绿色通道”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在新生报到的当天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注册,入校后再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核实认定后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三、入学后,多项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一)国家奖助学金
1.国家奖学金
奖励对象是二年级及以上优秀在校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2.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对象是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二年级及以上的全日制在校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3.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具体标准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等级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围内浮动。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原则上都可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
(二)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
资助对象:考入我校的广东省户籍的家庭经济困难一年级新生。
资助金额:每人最高不超过6000元。
申请方式:入学后在我校进行申请。
(三)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资助对象: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户籍并在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受完整义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
资助金额:每生每年10000元,资助周期为就读期间。
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提出申请。
(四)南粤扶残助学工程
资助对象: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广东省户籍全日制残疾人在校大学生。
资助金额:一次性每人资助10000元。
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残联申请。
(五)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
1.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减免
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和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对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实行学费减免。
补助对象: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及退役后复学的原高校在校生,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校学生。
资助标准: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不超过20000元。
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学生于每年10月中旬向辅导员提交申请。
2.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
资助对象:退役后,自主就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我校并到校报到的入学新生。
资助标准:实行学费减免,标准为每生每年不超过20000元。
申请方式:符合条件的学生于每年10月中旬向辅导员提交申请。
3.“三支一扶”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广东省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继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工作满1年以上,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可申请财政代偿。
(六)学校资助措施
1.校内奖助学金
(1)学生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中特等奖学金5000元/人,一等奖学金3000元/人,二等奖学金1000元/人,三等奖学金500元/人。
(2)新生奖学金:奖励具有专项特长并积极参与各类高水平竞赛与实践育人活动的新生,最高奖励3000元/人。
(3)专项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分为集体奖项(专业学习奖学金、文体艺美奖学金、文明风尚奖学金、实践实习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和个人奖项(志愿之星、自强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双创之星、敬业之星、技能之星、学习之星、艺术之星、领袖之星)。个人奖项奖金500元/人;集体奖项评选100个,每个集体奖励1000元。
(4)“培优工程”奖学金:奖励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取得突出成绩,获得国家级奖项给予30000-160000元奖金;获得省级奖项给予4000-28000元的奖励。奖励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竞赛取得突出成绩,获得国家级奖项给予15000-50000元奖金;获得省级奖项给予2000-10000元的奖励。
2.百万励志工程基金
学校每年拨出专款100万元,专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培优工程等资助,按学校的相关要求提出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每学年可获得相应资助金。
3.勤工助学
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最低小时工资不低于学校所在地当年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4.困难补助
困难补助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等困难而给予的临时性补助,资助标准500-15000元不等。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因突发事件造成暂时性经济困难等的全日制在读学生。其中资助种类为临时困难补助(包括学生本人罹患重大疾病、遭受严重意外伤害补助,学生家庭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补贴,其他突发事件补助等)、专项困难补助(包括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补助、伙食补助、交通补助和学生医保补助等)和根据上级部门文件不定期设立的困难补助。
5.校内产业园实习补贴
在校内产业园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补助标准为500-2500元/月。
(七)社会奖助学金
由企业及个人设立的奖助学金,主要包括舒格糖立志奖助学金、圆梦助学金、同心圆助学金、“善源杯”“麦花田”助学金、凯普班助学金、企业勤工俭学项目等奖助项目。资助对象为品学兼优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读学生,资助标准为500-10000元。
四、特别提醒
(一)7月15日至9月15日,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通暑假学生资助热线电话19814509881(周老师),为考入我校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
(二)广大学生警惕各类诈骗,警惕非法“校园贷”,对于陌生可疑的短信、来电、微信好友等正规在线配资公司,做到“不回复、不接听、不理睬、不转账”,解决经济困难最安全最靠谱的方法是向家长、老师和学校求教求助。
同创内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